8月6日,泰国政府正式对S26T型潜艇采购协议进行了修改审批。原定配备的德国产发动机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CHD620型号发动机所取代。此变更意味着潜艇动力系统成功摆脱了对欧美技术的长期依赖,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军工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合同起源
2017年,泰国皇家海军与我国船舶重工国际有限公司,在政府间合作框架下,达成了潜艇采购协议。协议内容涉及一艘型号为S26T的常规潜艇。该潜艇的成交价高达135亿泰铢。此价格换算成人民币,约合27亿元。该潜艇以我国039B型潜艇为基础进行改良设计,搭载了先进的AIP混合动力系统,具备出色的侦测和攻击能力,与韩国、法国及德国的同类潜艇相比,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项目受阻
2021年,德国政府根据欧盟针对中国实施的军事产品出口禁令,对MTU396型发动机的出口实施了禁令,导致相关项目被迫暂时中止。面对这一局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即选用自主开发的CHD620中速柴油机。这款发动机针对常规潜艇进行设计,具备低噪音等显著优势,其性能可与西方主流产品相媲美。
泰方疑虑
泰国方面对国产发动机的可靠性及性能表示了疑虑,这一疑虑使得决策过程遭遇了持续的障碍。为此,泰国皇家海军特别成立了专家小组,并派遣该小组前往中国,对发动机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审查项目包括200小时的高负荷运行测试。审查结果显示,CHD620型发动机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表现出了更佳的本土适应能力和更为简便的维护特点。
巴方经验
巴基斯坦海军引进S-20P潜艇的案例,为泰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权衡实际利益和技术稳定性后,泰国政府决定调整合同条款,并将潜艇的建造工期延长至1217天,旨在保障潜艇生产的顺利进行。
突破惯例
此次事件对国际潜艇军贸领域的传统规则产生了显著冲击,终结了“欧美动力优先”的格局。过去,我国军工产品因缺乏西方的话语权和市场主导地位,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的关注相对有限。然而,泰国对国产发动机的认可,彰显了中国军工技术的竞争力,标志着我国已能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
提升竞争力
该事件显著增强了中国潜艇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泰国与巴基斯坦之外,其他国家的关注热度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于可能失去的市场份额感到忧虑。这一趋势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军事工业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稳步提升。
当前全球军事工业领域竞争态势十分剧烈,我国自主研发的潜艇动力系统已得到泰国的认可,这一成就对中国潜艇出口业务带来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关于我国潜艇是否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份额,这一议题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我们衷心邀请您点赞、转发,并留下您宝贵的观点以促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