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7日期间,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了名为“土乡茶韵”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该团前往湖北省恩施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团队成员们走访了多个地区,亲身体验并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发展的勃勃生机。
首站茶城悟传统
7月21日,实践团抵达了中国硒都茶城的首站。在店主冲泡新茶的过程中,他熟练地展示了“闻香、观色、品味”的技巧,成员们通过这一过程感受到了对雅致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店主的言论引发了团队的深思,并为后续对茶产业发展的关注埋下了伏笔。成员们近距离地体验了茶文化的魅力,对传统品茶工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非遗基地探匠心
当天,实践团参观了西兰卡普的生产基地以及恩施的《西兰卡普》剧场。他们观察了从传统手工织机到现代机械的三代织造工具,并亲自尝试了“挑花”技艺。完成一幅包含四十八个勾画的图案需要上万次的重复操作,整个过程耗时将近半个月,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经纬交织见匠心”。生科2303班的蒋馥蕊同学感慨地说,这才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焕发生机的样子。
博物馆中窥历史
7月23日,恩施州博物馆三大展厅向实践团呈现了一幅立体的恩施画卷。在“武陵足音”展厅中,神秘的傩面具、绚丽的西兰卡普以及精巧的吊脚楼,共同勾勒出从建始直立人到巴人西迁的历史轨迹。随后,在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团队从科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了这片土地。
乡村深入察振兴
7月25日至27日,实践团抵达了屯堡乡马者村。在村委会会议上,村党支部书记杨祥珍进行了情况说明,指出全村拥有6500亩茶园,这一产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得益于省政府办公厅的扶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明显提升。团队成员在现场目睹了乡村在产业发展推动下的巨大潜力。
茶厂观摩学工艺
团队成员在人间草木富硒茶社及悠鼎茶业有限公司现场观摩了茶叶从摊青、杀青至烘干的全过程标准化操作。茶厂负责人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坚守,以及村民对自家土豆农家味的自豪,共同彰显了乡村产业的内在活力。在此过程中,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茶叶加工的详细工艺。
青春感悟助发展
在为期七天的实践中,团队成员对茶艺技艺的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见证了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恩施地区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成员康晨表示,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他们不仅要记录这些故事,更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茶产业的升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此次参与的活动让成员们获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您觉得大学生在暑假期间参与的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以及地方进步具有哪些显著的价值?